研途星光秀 | 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赵玉文、刘小龙在《Nature Plant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我校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赵玉文、刘小龙以共同作者身份在《 》(中科院1区TOP期刊,影响因子:15.8)在线发表了题为“ of two D- acid and D- acid MdHb1- fruit in apple”的研究论文。园艺学院胡大刚教授为文章通讯作者,我校为唯一通讯单位。
成果简介
苹果作为我国第一大落叶果树,其栽培面积占全球50.9%,年产值超过2000亿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然而,每年因采后果实软化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亿元,相当于浪费3000万箱红富士苹果。这项研究成果为解决这一产业难题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
该研究首次鉴定D-半乳糖醛酸(D-GalUA)和D-葡萄糖醛酸(D-GlcA)为苹果果实软化的标志代谢物,并揭示了这两种代谢物通过负反馈抑制//-MdHb1调控模块来延缓果实软化、维持果实硬度的分子机制。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为精准调控果实品质、延长水果保鲜期提供全新靶点。
作者简介
赵玉文,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胡大刚教授,研究方向为苹果果实品质生物学。目前以第一作者(含共同)身份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 》发表SCI论文1篇,授权国家专利1项。
赵婷婷,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博士毕业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得国家奖学金和益海嘉里优秀博士生奖学金。2023年入职山东农业大学果树系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苹果果实品质形成与调控。主持博士后面上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 、Plant Cell、Cell 、eLife、Plant 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孙权,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后,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和“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获得者,博士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主要从事果实品质生物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7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5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The Plant Cell、Plant 、 of Plant 、Plant 和The Plant 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5余篇。以主要完成人(前3位)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等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已授权5项。参编十四五重点规划著作《果实品质研究·苹果卷》1部。担任 青年编委,受邀为 of Plant 、 、 、园艺学报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审稿。
刘小龙,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胡大刚教授,研究方向为苹果果实营养健康评价。目前以第一作者(含共同)身份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 》发表SCI论文1篇,授权国家专利1项。
通讯作者简介
胡大刚,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山东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石河子大学兼职博导,“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和“山东省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山东青年创新榜样”,中国园艺学会理事兼苹果分会副会长,山东农业大学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Plant 和Food and 等期刊编委。现被聘为“中国科协科技人才举荐和表彰奖励评价专家”“共青团乡村振兴青年专家”“大北农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山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成果奖”优秀指导教师和山东农业大学十佳研究生导学团队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第十二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和省科技兴农奖优秀项目一等奖各1项;以第一或通讯(含并列通讯)在 和The Plant Cell等期刊发表学术论著80余篇,其中高被引论文4篇,被授予“Wiley中国高贡献作者奖”。主编和副主编教材各1部,参编教材5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登记团体标准1项。
END
图文来源 | 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
文案 | 武文菊 施凯武
编辑 | 施凯武 武文菊 李英杰